正在阅读:【蒙阴公安•网络安全】蒙阴网警邀您一起打击网络谣言,共建清朗家园!
分享文章
分享到: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网安宣传 / 正文

首页数据恢复.jpg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【蒙阴公安•网络安全】蒙阴网警邀您一起打击网络谣言,共建清朗家园!

原创 my0539.com2024/04/29 16:11:56 发布 来源:蒙阴网 作者:蒙阴网 4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640.jpg


 蒙阴公安提醒

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网络造谣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。对编造、散布谣言、故意扰乱公共秩序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,一经查实,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。每一个网民都有义务抵制虚假信息,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、举报虚假信息,不冷眼旁观。请广大网民不造谣,不信谣,不传谣。


一、什么是网络谣言及其特点?
网络谣言,是指通过网络媒介而传播的能够引起关注,给社会稳定、公众生活带来影响的未经证实的信息。它具有哪些特点呢?
1、来源模糊,隐蔽性强
网络谣言的信息来源不明确,通常以若干图片或者视频片段的形式再配上特定的文字出现,图片和视频往往看不出明确的时间地点,只有事件本身,造谣者往往就是借助这种模糊不清的信息断章取义地博取“吃瓜群众”的眼球。
2、传播迅速,影响力广
当今社会谣言传播方式更加多样,网络谣言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,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通过裂变式传播,快速广泛地抵达受众。成本低,速度快,一张图片或者一个视频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成为网络热点事件,影响十分广泛。
3、内容荒诞,蛊惑性大
标题往往涉及我们当下的生活,容易吸引眼球,危害性极大。等真相浮出水面时,许多网民已经上当受骗。

二、网络谣言的危害有哪些?
1、影响社会秩序
网络谣言往往涉及社会热点问题,容易引起公众关注,一些不实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可能导致恐慌、抢购等现象,严重破坏社会秩序。
2、损害个人和组织形象
网络谣言可能会针对个人或组织,造成恶劣影响,损害个人或组织的形象和利益。
3、影响心理健康
网络谣言会产生一种虚假信息的病毒效应,使人们陷入恐慌、焦虑和不安的心理状态,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。
4、侵犯合法权益
网络谣言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,给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。
5、构成违法行为
在某些情况下,网络谣言可能构成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、侮辱罪、诽谤罪等,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
三、造谣、传谣需承担什么法律后果?
网络谣言如此嚣张,我们就拿它没办法了吗?并不是。社会规则让生产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和发展,而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,理所应当受到规则的约束,违反网络秩序规则也将受到相应的惩罚。
1、民事责任
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要承担停止侵害、恢复名誉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。
2、行政处罚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二十五条规定:散布谣言,谎报险情、疫情、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轻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3、刑事处罚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零五条:以造谣、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;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,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二十一条: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,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、商品声誉,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四十六条: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:编造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,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
四、面对“网络谣言”,我们该怎么做?
1、谣言止于智者
不盲从听信网络的只言片语,在尚未全面了解信息前,引人注目的内容不要随意编辑、转发,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,要有求真务实的品质,通过官方等正规渠道了解信息,坚决不做造谣者和传谣者。
2、自觉学法守法
无规矩不成方圆,我们享有表达自由的权利,但也要承担起维护真相的义务。对法律心存敬畏,学习法律知识,培育守法好习惯,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我们的家人。




已有0人点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